古人学习书法要点:(二)
文章围绕中国书法理论展开,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要点,具体内容提取如下: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 人品与书法的紧密联系:强调书画清高,首重人品,立品之人笔墨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品高则韵自胜。如清·松年《颐园画论》中提到“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王妤说“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
- 学书先修德:古人认为学书一要人品高,二要师法古,学者应先修德,再熟于手,然后书之于手。如《书法三味》所言“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热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
- 书法反映人的性情和心境:书法禀乎人性,疾者与徐者的书法风格不同,且人的心情变化会反映在书法上,如“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同时,书是心学,写字是写志,心正则笔正,如清·刘熙载《艺概》中“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明·项穆《书法雅言》中“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
- 品德影响书法地位:善书画者通常品学兼长,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其书更受后世重视。如清·松年《颐园论画》中“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
临摹入门/循序渐进
- 临摹的重要性及方法:初学书法离不开临摹,临书能得其笔意,摹书能得其间架,临摹久了要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初学者必须临摹古人名笔,将其置于案头或悬挂座右,朝夕谛观,思考用笔之理后再进行摹临。如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南宋·姜夔《续书谱》中“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
- 学书的步骤和要点:先学间架(结字),间架明确后再学用笔,间架可通过看石碑学习,用笔则需看真迹。临池之法在于结体和用笔,结体靠学力,用笔关性灵,要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贯通才能指挥如意。学书者要博观古帖,将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等默识于心,下笔皆从法帖中来才能成家数。如清·冯班《钝吟书要》中“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
- 学习古人的要求:学书要步趋古人,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临古人书要平心耐性,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书应追求最上境界。学书要看昔人真迹,通过真迹详视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石刻难以展现笔法神气,终难精进。如清·梁獻《平书贴》中“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
- 临摹与创新的关系:临摹古人先求形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每习一帖,要让笔法深入内心,换帖后心中如无前帖,积力既久,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临书易失古人位置但多得笔意,摩书易得位置但多失笔意。临摹要专力一家,然后总览揣摩各家,集众长为己有,避免株守一家产生习气,要以古人规矩开自己生面,自出机轴,自成一家。如清·王淑《论书滕语》中“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
- 字体学习的顺序:学书应先从楷法入手,作字先写大字,楷书学成后再学行书,行书学成后再学草书。学草书要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学篆要先学楷书;学八分要先学篆。如明·丰坊《学书法》中“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
其他要点
学书受气质、天资、得法、临摹、用功、识鉴等因素影响,气质薄、天资劣、法不得、工夫浅、临摹少、识鉴短都会对学书造成不利影响。初作字不必多费墨,要细玩熟视古拓善本,背帖思索,心中有成局后再下笔。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学好正书难以写好行草。如清.朱履贞《学书捷要》中“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排徊今古,胸无成见”。
气质对书法的潜在塑造:气质作为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书法风格的形成。气质高雅的人,其笔下的书法往往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笔画间流露着从容与淡定,作品整体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反之,气质浅薄者,在书法创作中可能缺乏深度和内涵,难以展现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种气质的差异并非不可改变,通过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气质,进而为书法创作注入更多的灵魂和力量。例如,一些书法家在研习书法的同时,对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精华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天资在学书路上的双刃剑作用:天资聪慧的人在学习书法时,往往能够更快地掌握笔法、结构等基本技巧,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也更为敏锐。他们能够迅速捕捉到经典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然而,天资也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如果仅仅依赖天资,而忽视了后天的勤奋练习和不断积累,那么这种天赋也可能会逐渐被消磨。相反,那些天资相对普通的人,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大量的临摹和实践,同样可以在书法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并非天生就具备极高的书法天赋,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书法的热爱,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家。因此,对于学书者来说,无论天资如何,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和勤奋的心,不断追求进步。
得法的关键地位与实现途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书法的关键。得法意味着要了解书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这包括正确的执笔姿势、合理的用笔方法、对字体结构的精准把握等。如果方法不得当,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得法,学书者可以向经验丰富的书法家请教,参加专业的书法培训班,或者通过阅读相关的书法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书法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同时,要善于总结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临摹与用功的相辅相成: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通过临摹可以直接学习古人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然而,临摹并非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要在临摹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古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将古人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学书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的练习。用功不仅体现在临摹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的认真揣摩和研究上。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掌握临摹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此外,在临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创新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识鉴能力对书法学习的引领作用:识鉴能力即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和判断能力。具有较高识鉴能力的学书者,能够准确地辨别书法作品的优劣,从中汲取精华,避免受到不良作品的影响。同时,识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书者在众多的书法风格和流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要提高识鉴能力,学书者需要广泛地欣赏和研究各种书法作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法家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演变。此外,还可以参加书法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其他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识鉴能力,为书法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正书基础与行草发展的逻辑关联:正书作为书法的基础,其笔画规范、结构严谨,是培养学书者基本书写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打好正书的基础,才能在行草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正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书者掌握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字体的结构和布局,这些技巧在行草的创作中同样至关重要。行草虽然在书写速度和笔画的连贯性上有所变化,但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如果没有扎实的正书基础,行草作品就会显得轻浮、松散,缺乏内涵和韵味。因此,学书者在学习行草之前,一定要先认真学习正书,确保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基本功之后,再逐渐涉足行草领域。
7. 书法学习中的心态调整与坚持
书法学习中的心态调整与坚持,是学书者在漫长且艰苦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要点,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和践行。
当学书者面对进步缓慢的困境时,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情绪中。这时候,需要学会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将注意力从短期的成果转移到长期的成长轨迹上。每一次练习都是对自己技能的打磨,即使进步看似微小,但只要持之以恒,这些点滴的积累终将汇聚成质的飞跃。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比如定期拍摄作品对比,或者写学习日记,记录下自己在笔法、结构、风格等方面的感悟和变化。这样一来,在回顾时便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坚定继续前行的决心。
而作品得不到认可也是常见的挫折。在书法领域,审美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此时,学书者不能盲目地否定自己,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批评和建议。虚心向他人请教,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从中汲取改进的方向。同时,也要保持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坚守,不要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特色。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只有坚持自我,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培养耐心和毅力方面,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将长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例如,设定每周临摹一定数量的字帖,或者每月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避免因目标过大而产生的无力感。同时,要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书法练习,让练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此外,参加书法社群和交流活动也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有效方式。与其他书法爱好者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创作经验,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从他人身上获取正能量。在社群中,大家可以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当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容易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书法学习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学书者会逐渐领悟到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不仅会对书法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受益终身。在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时,学书者也能以同样的心态去应对,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学书者拥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互联网上丰富的书法教学视频、在线书法课程,以及各种书法软件和应用,为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书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科技,保持对传统书法学习方式的尊重和热爱。传统的字帖临摹、笔墨纸砚的亲身体验,仍然是书法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冲击。学书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潮流所左右。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种或几种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同时,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书法学习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注重日常的积累和练习,积极参与交流和学习,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领略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